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爱莲说教案

时间:2024-06-13 20:56:37
【热门】爱莲说教案四篇

【热门】爱莲说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莲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课文。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

三、 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字词。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 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3、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七、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他们着眼全篇,品读结合,美文美读。让他们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感悟莲花的形象美,从而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教学目标

1.美读、品读、背诵全篇。

2.感受莲花的形象美。

3.学习古人高洁傲岸的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莲花图、采莲曲等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美读、品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生互动,猜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谜底: )

2.多媒体播放赏心悦目的莲花图、采莲曲。

3.师:荷花,被誉为“花中仙子”,又名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格。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齐声朗读。

2、用心感悟。

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

1、释题、简介作者(学生结合课文导读回答后,师补充强调: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也可叙事)

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随时点评,教师适时指导

3、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相关句子的节奏

4、师生交流字音、节奏

5 配乐自由朗读课文

6 跟读录音,感受句子的节奏及语气的缓急轻重

6、齐读。(男女分组朗读,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

四、含英咀华,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2、探究成果展示交流

五、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

1.找出描写莲高尚品质的一句话,并品读。

2.结合莲花图,找出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分别填入绽放的花瓣中,并感悟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3.看莲花图,听采莲曲,在图画美、音乐美的氛围中,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

4.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感悟、讨论、交流)

5.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点拨托物言志的写法)

6.作者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点拨:隐逸者——逃避现实;富贵者——追求荣华;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 、清白正直)

7.作者写“莲之爱”的同时又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用意何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菊,正衬;牡丹反衬,更加突出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8.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全篇。

六、回顾内容,拓展提高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用“我爱 ,因为她 ”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我爱梅花,因为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

七、联系自身,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到了什么写法?)

八、板书设计:

完整的'莲花图,绽放的花瓣承载着写莲的七个短语。

爱莲说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2、解释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 ( ) 往来无白丁( )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不蔓不枝( ) 花之君子者也(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3、“之”有时相当于“他 (她 它) ” “这 那”,有时相当于“的” 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 (2)水陆草本之花,可爱者甚蕃 ( )

(3)无案牍之劳形 (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4、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课堂研讨展示

组内交流展示,相互检查是否都会。

(1)“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3)《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质。

全班展示,突破难点,老师点拨。

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体会两文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当堂反馈】

(一)课内语段阅读《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人?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则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二)课内语段阅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是: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的生活情趣。这两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

4、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教案 篇4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多媒体

自主、合作、探究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开始导入。)(幻灯片1)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课题《爱莲说》。(幻灯片2)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幻灯片3至幻灯片6)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幻灯片6)

解说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幻灯片7)苏轼的“荷尽无遮雨盖”;

(幻灯片8)屈原的“制芰(jì)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幻灯片9)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⒈(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幻灯片10)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幻灯片11)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幻灯片12)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⒈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幻灯片13)

⒉录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幻灯片14)

(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出它的音。)(幻灯片15)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⒊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⒋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教师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础上去读。

四、出示学习重点。(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6)

⒈托物言志的写法。

⒉衬托的写法。

⒊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五、理解文意。

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果)(幻灯片17)

⒉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屏幕投影)(幻灯片18至幻灯片21)

六、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幻灯片22)明确

⒉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幻灯片23)

明确莲花、菊花、牡丹

⒊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幻灯片24)

明确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⒋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幻灯片25至幻灯片27)

明确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⒌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幻灯片28)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⒍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幻灯片29)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⒎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明确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有德者鲜

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无

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趋利者众

讽刺

板书(幻灯片30)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

鲜(正衬)世人爱牡丹

众(反衬)予独爱莲

无(突出)

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幻灯片31)

例如

莲花

君子

七、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幻灯片32)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⒈背诵课文。

⒉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

《【热门】爱莲说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