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大班教案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很爱玩水,对水很感兴趣,但家长却因怕脏怕湿不能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真正的去玩水。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结合电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动一动,玩一玩,试一试来感知水的特性,使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了解水及液体的特性。知道油,牛奶,颜料等都属于液体。
活动准备:
1.水,塑料袋,各种形状的瓶子若干。
2.餐洗剂,颜料,胶水。
3.电脑。
活动过程:
活动一:水的作用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朋友——水。”教师出示水,并请幼儿说出水有什么用途,(渴了要喝水,洗手要用水,做饭要用水……)引出课题。
活动二:了解水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能流动。
1.请幼儿自己用瓶子,塑料袋等物装水,玩水,观察水的颜色,闻闻水的味道。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2.请幼儿用塑料来玩水,用手捧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可以流动的。
活动三:知道水是液体的一种。液体是无固定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
1.“水就像小朋友一样,也有自己兄弟姐妹,比如:餐洗剂,颜料,油等等。他们同属于一个家族——‘液体’。”出示餐洗剂,颜料,油等。引出“液体”这个词。
2.请幼儿观察水,餐洗剂,油,颜料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幼儿总结液体的特性:无固定形状,可以流动。
3.请幼儿上机,从电脑里了解液体家族里还有那些成员(牛奶,油,胶水,……)。
4.小结:液体是无固定形状,能流动的物质。液体家族还有许多成员,如:油,油漆,牛奶,胶水,颜料……
延伸活动:
请幼儿区分室内哪些物体是液体,哪些物体不是液体,为什么?
【活动目标】
1、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鸵鸟,创造出多种舞步。(重点)
2、能看懂图谱,具有初步用符号记录的意识。(难点)
3、在音乐游戏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鸵鸟图片、音乐《玛卡丽娜》《动物世界片头曲》、记录单、装饰物。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我带来了一段音乐,大家来听听音乐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幼儿回答。
(2)欣赏图片,鼓励幼儿模仿鸵鸟的姿态。
(3)尝试创编舞步并用符号进行记录。“鸵鸟们想用这段音乐来开一场舞会。
朋友们来帮帮它们,你们来随音乐跳一跳。”幼儿随乐进行表演。请个别幼儿说说他跳的舞步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其余幼儿学习。
(4)集体随乐看图谱进行表演。(左右交替舞步、踢踏步、小碎步、十字步)
(5)听音乐,引出舞会第二部分《狮子来了》引导幼儿学习躲避狮子的办法。提示幼儿在逃跑过程中鸵鸟仍要保持它的姿态。
(6)幼儿自己装饰成鸵鸟,随音乐游戏两遍。(教师当狮子)游戏之后总结注意的事项。
(7)请幼儿自己进行游戏。(幼儿当狮子)
【活动反思】
《鸵鸟的舞会》这节音乐活动是将之前观摩的一节音乐活动稍稍改动得来。虽在原有基础改动了一些地方,但操做起来有些地方还需要思考,游戏中孩子在躲避狮子时候对情绪和动作的控制问题应得到重视。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正确表现音乐的情感,并创编新的歌词。
3.初步掌握轮唱中遇到的新的合作方式。
活动准备:
教具:大鼓、鼓锤、节奏、图片,敲鼓与唱歌的标记。
学具:小鼓、鼓锤、画夹和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幼儿自由敲小鼓,引起活动兴趣。
(评析:让幼儿自己在探索中获得感性经验,又适合幼儿好动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副歌节奏。
1.幼儿模仿老师敲鼓:
×× ××︱×× ××︱×× ××︱×× ××︱
2.出示小猫、小鹿卡片,引导幼儿注意敲出上述节奏从弱到强的变化。
3.老师按×× 0 ︱×× 0 ︱×× ××︱× 0 ‖的节奏敲鼓。
提问:鼓声有什么变化?
你们会唱出这样的节奏吗?
4.出示袋鼠卡片,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出示大象的卡片,帮助幼儿理解“riten.”(突慢)的意思。
5.幼儿完整演奏副歌节奏。
(评析:借助动物们走路脚步的轻重,帮助幼儿理解节奏的强弱,效果很好。)
三、学唱歌曲。
1.老师随琴声有感情地范唱。
提问:歌里唱了些什么?谁听到了我的鼓声?
幼儿回答后,老师出示相应图片。
2.老师清唱一遍,帮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3.幼儿看图片轻声学唱。
4.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学唱。老师注意提醒小朋友:前奏敲鼓,最后部分唱出鼓声。
5.师生对口形练唱。
6.幼儿一边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7.分组轮唱的方式练唱歌曲。
四、创编歌曲。
1.幼儿讨论:“除了太阳、花儿、小鸟和小朋友,还有谁会听到鼓声?它们听了鼓声会怎么做?”
2.小朋友将自己想到的画在纸上。
3.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把自己画的内容编到歌里去,用轮唱的方式演唱。
4.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编的歌唱给大家听。
5.小朋友分组到客人老师面前表演。
活动目标:
1、设计时钟,并让幼儿制作时钟,进一步巩固孩子对整点及半点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橡皮泥,时钟,蜡笔、画纸、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材料。(延伸谈话)
1、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你喜欢什么样的时钟呢?今天老师准备了挂历纸及蜡笔,小朋友可以先想好自己想做的时钟的样子,把它画好再剪下来进行制作;也可以选择连续的画出来,制作成图书。
2、这里还有橡皮泥,你也可以用橡皮泥制作出自己心里想的时钟。
3、做好后,你可以选择到表演区去展览,或标上价钱向别人推荐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易。
二、幼儿选择区角。
1、请幼儿自选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看用挂历纸及橡皮泥制作的小朋友,能不能做出钟表的基本特征(时针、分针、12个数字。)给予相应的指导。
2、鼓励图书制作的小朋友充分发挥想像,创设不同款式、颜色、大小的时钟。
3、观察制作完成的小朋友能否进行交易,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进行“你说时间,我来拨”的游戏,巩固对时间的认识。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目的:
1、在多种形式的感受中,使幼儿知道几种民族乐曲的名称,了解乐曲的性质
2、对民族乐曲感兴趣,有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清不同民族音乐的旋律
准备:录音
过程:
1、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敲背捶腿》能用动作表现出爷爷奶奶爱孙子及孙子关心爷爷奶奶的情感
2、音乐欣赏:民族大联欢
(1)音乐的性质
听音乐一遍:听听有什么感觉?
边听边拍手:“这首音乐是有几个民族的音乐组合成的,我们叫它‘民族大联欢’”
(2)引导幼儿边听边根据自己的经验回忆是什么民族的音
乐
(3)分段感受
欣赏第一段的音乐:“这是什么民族的音乐?这个民族的音乐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边听音乐边根据节奏做动作
(4)完整地欣赏一遍
3、在“民族大联欢”音乐的伴奏下,按节拍拍手离教室。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2、知道把镜子放在具有对称性的图案的对称轴上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3、体验玩镜子的乐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
2、物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四方镜子、记录表以及水彩笔,各种舞会装扮道具若干,《生日舞会》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加舞会"激趣,感知镜子成像特点。
1、幼儿自由装扮自己。
2、提问:你用什么道具装扮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装扮好呢?
3、小结:镜子有成像的特点,所以当我们站在镜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
二、"寻找小动物",利用镜子感知物体的对称。
1、引发幼儿猜想:把镜子立在图片的哪一条边能使小动物变完整?
2、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并小结:把镜子放在对称图案的对称轴上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三、"寻找礼物",进一步感知不对称物体的成像特点。
1、引发幼儿猜想:利用镜子能让汽车变完整吗?
2、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
3、师幼交流验证并小结:镜子放在两边不对称的图案上虽然能成像但不能变完整,只有把镜子放在两边对称的图案的对称轴上才能变完整。
四、参加舞会,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断顿和连续的声音表现出歌曲中欢快跳跃的连贯抒情的不同情感。
2.探索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并体验二声部合唱的美。
活动准备:
与歌词匹配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曲的风格。
1.倾听教师轻唱“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断顿和连续,比较两种风格的不同。
2.(在黑板上画上断顿标记和连续标记),我们一起带着小花朵到树林里来玩啦,小花来爬山坡啦!
二、熟悉歌词。
1.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欢快的歌曲,名字叫《欢乐颂》。
2.老师轻唱歌曲,提问:歌曲中谁感受到了快乐呢?
3.根据幼儿回答顺序,逐个出示歌词图谱。
4.提问:他们的顺序正确吗?请再听老师再演唱一遍(老师随音乐演唱)。
5.请小朋友上来,给图片排序。
6.和老师一起看图谱,轻唱歌曲。
7.师生看图谱轮唱歌曲,游戏“我来唱呀,你来接”。
三、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其实,这首歌里藏着小树林和小山哦,找一找他们藏在哪呢?
2.在歌词图谱下,出示表现断顿和连贯的竖线和破浪线。
3.看图谱,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出示“啦”和“唔”,探索衬词的唱法。
老师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轻弹膝盖和手臂小波浪)
2.尝试完整演唱,第一遍尝歌词,第二遍唱衬词。
3.分声部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初入大班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悄然增长,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在变化,在长大;由过去的哭闹变得懂事,自己学会面对困难去解决等。同时,他们在体验自身变化的过程中开始关注周围世界的变化,用眼睛捕捉、用情感体验每一种事物的变化。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愿望,并在探索事物变化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
【活动目标】
1、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
2、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变化事物,体验变化的乐趣。
3、能主动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各种纸、回形针、粗麦管、夹子、绳子、剪刀、吸管等。
【活动过程】
1、老师变魔术
老师手拿自制小雨伞进教室,让幼儿观察雨伞是用哪些材料变的?(幼儿自由讨论:用吸管做雨伞的柄,把卡纸剪出半圆粘成圆锥形)
老师手拿报纸揉成纸球,激发幼儿产生“变”的兴趣。
2、分组活动
你们想变魔术吗?这里是变变变俱乐部。有许多小东西,只要我们灵巧的手动一动,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变化的。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并尝试物体发生变化。(老师巡回指导)
3、自由参观
互相观看其他组的小朋友用什么办法使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他的办法你想到了吗?
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及时表扬有创意幼儿的作品,以拓展幼儿的思路。
4、交流与分享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好办法,介绍变化的过程并展示。
在观察其他组的小朋友操作时,你发现谁的办法特别好,为什么?
【活动延伸】
在区角游戏中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幼儿操作。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让幼儿来表现更多新奇事物的变化。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