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教案

时间:2024-06-13 21:29:15
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教案

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

2、头饰小鱼、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教学PPT3、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教学重点】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认识

【教学难点】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图片导入。

出示小鱼图片,讲述故事,小鱼的"家"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鱼的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幅图片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二、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出示可回收标记),提问: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

三、考一考(教学PPT)垃圾的分类,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加深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游戏《帮小鱼整理家》

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四、观看ppt图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环保意识。

课后延伸: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4、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激发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活动产生兴趣。

6、知道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制作一张家里垃圾记录表,认真填写。

2、搜集并了解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幼儿分类用的生活垃圾、幼儿分类用的小垃圾箱。

4、分类垃圾箱大挂图、垃圾分类图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分享,说说生活中的垃圾。

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请大家记录这几天家里产生的垃圾,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快把记录结果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1)小组交流。(拿着记录表,互相说说)

(2)个幼介绍。(谁想把记录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

每天我们的家里会产生许多垃圾,主要有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厨余类、有毒有害类垃圾。这么多垃圾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类放进垃圾箱"师说:你在哪儿看到分类垃圾箱的?)

2、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师:老师这儿就有两个垃圾箱,我们快来看看!

①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颜色、标志)(找两三个孩子说)这是什么标志?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②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这是可回收标志,这是不可回收标志。回收以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再为我们服务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师:咱们记录的垃圾要跑进哪个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①幼儿小组讨论。(引导孩子说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说划圈的,再说不划圈的)

②提问: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③个幼回答。

小结:

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

师:咱们刚才分的特别好,老师特别佩服你们!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幼儿自由回答。

小百科: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但两者均会制造环境保护的问题,而终止过度消费可进一步减轻堆填区饱和程度。

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毒有害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准备

课件,废旧垃圾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垃圾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地球妈妈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地球妈妈请来了,你们看,她怎么了?

师:她为什么这么伤心?

2、了解垃圾及垃圾与我们生活的的关系。

师:你认识这些垃圾吗?是什么垃圾?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果大家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怎么样?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减少垃圾或处理垃圾?

二、垃圾分类

师:刚刚,地球妈妈请小朋友把垃圾扔进了一个垃圾箱里,觉得太乱了,想请你们分分类,好吗?

师:老师这里有3个垃圾桶,表示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自己探索各种垃圾的分类。

看视频,听清洁小博士进行介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质。然后进行检查刚刚幼儿分的垃圾。

师:根据刚刚学的小本领在分一次,这次可不能错喽。

再一次检查

三、结尾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还有有害物质的小本领,现在我们回去把教室的垃圾也 ……此处隐藏2360个字……幼儿是否又有分工?

教师:每组有四个小朋友,怎样分工来做呢?

幼儿:有的来剪字、有的来画画就行。(教师引导幼儿协商分工的方法)

②动手设计垃圾桶标志。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垃圾进行有目的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幼儿在设计标志过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绘画,一边做一边讨论着教室中经常会产生的不同种类垃圾的画法。

3、做好垃圾桶标志后,玩垃圾分类小游戏。

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易拉罐是否要扔?铅笔头属于什么垃圾?

教师: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们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儿:可以,我来扔。

教师:你们舍得把它扔掉吗?

幼儿:咦,舍不得。我们还做美工呢!

教师:铅笔头是什么垃圾?

幼儿:有毒的。

教师:铅笔外面一层是木头做的没有毒,但是把铅笔芯和外面的木头粘在一起的黏合剂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铅。

幼儿:铅多了对身体不好,应该扔到有其他垃圾标志的桶里。

4、延伸活动。

给幼儿园的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鼓励幼儿将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里,在生活中运用。

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教案8

设计意图

游戏时,回收管理员浩浩正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我想,虽然我们在每个班级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不是很清楚。《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活动的内容要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是幼儿易于接受的。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3.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及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再生表。

4.可循环再造标志。

活动过程

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评析:垃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幼儿都能列举出许多。那这些垃圾到底有没有用呢?幼儿的意见就不同了。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知道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活动反思

垃圾有没有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这个问题是科学性比较强、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在活动前,我反复思考,怎样让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又能较好地掌握,达成活动目标呢。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索、交流讨论。

于是,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和两次操作活动,并对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筛选,最后选用了一个“轮胎加工再生”的视频录像和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课件。在活动流程上,我先通过调查表引出活动内容,然后设疑“垃圾是否真的没有用”?在观看了“轮胎加工再生”的录像后引出了活动的重难点“哪些垃圾是有用的”,接着通过操作活动、观看课件、教师小结、纠正操作活动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掌握。在活动的最后我还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对幼儿的知识做进一步提升。通过这一个个逐步深入的环节,幼儿掌握的情况都比较好。

但每一个活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促使我去思考、改进:在进行分类总结时,讲到生活中的一些废纸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有一个幼儿提到餐巾纸。由于我事先准备不充分,所以在幼儿提到这个问题时,我只是否定了幼儿的想法,但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相信也给这个幼儿留下了一个疑问。这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在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科学活动中的知识准备。这样,当幼儿有疑问时,我就能及时地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