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班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欢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快乐的目的。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苍蝇,蚊子…………
教学反思: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幼儿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剪刀剪直线的技能。
2、巩固粘贴的技能。
准备:
剪好的圆形纸、图画纸、彩笔、剪刀。
活动与指导:
1、请幼儿看看材料盒里有什么?彩色的圆形纸、剪刀。
2、看看老师用圆形纸变出了什么?
3、请幼儿学做“快乐的小鱼”。指导中注意:
(1)教幼儿使用剪刀剪直线(折叠圆剪1∕4或1∕8,剪下部分做鱼尾巴)。
(2)要求幼儿粘贴干净,能贴在作业纸的适当位置上。
(3)幼儿会添画小鱼的眼睛和鳍及鱼的生活环境。
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欣赏张着大嘴巴的快乐小鱼,幼儿制作过程中的努力与创造。
建议:
1、增加幼儿使用剪刀的练习机会。
2、在活动区,增加圆形纸及圆形剪贴范例,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剪贴活动。
主活动由来:小班幼儿年龄小,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地认识事物。幼儿热爱大自然,好奇心强,兴趣浓厚,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因此,老师主要利用幼儿的直接经验,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幼儿对落下的种子很感兴趣,总喜欢拣起来,还问:“这是什么?”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知道它们的名称,样子不一样。再延伸到保存、种植的活动,通过观察得出直接的实际经验。
活动目标:1、知道种子从哪儿来的,主动收集各种种子。
2、尝试不同的方法保存种子。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
3、亲自动手尝试种子的种植过程。
4、观察比较种子的生长过程。
5、比较不同种子的生长速度。(生的、熟的、水里种的、土里种的)
问题板块:孩子总是问:“这是什么?”
种子放在哪儿?
什么时候长出来呀?
为什么它不长呀?
主题壁报:秋天种子的图片、春天种植图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植物角的小植物。
植物生长过程的图例
手工区用种子粘贴作品。
家园合作:
请家长收集种子。
与家长一起保存种子。
请家长帮助准备器皿、种子。
种好的种子,带回家照顾。
资源利用:
VCD、书看VCD、电脑。
观察、讲解。
主题活动:1、小种子从哪里来
2、给小种子找家
3、小种子种植
4、比比谁长的高
活动一:小种子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树的种子。
2、收集并区分常吃水果的种子。
活动形式:户外小组、午点环节
活动准备:树的种子、水果(苹果、梨、西瓜)
设计意图:
幼儿好奇,“这是什么呀?”认识种子的名称。(泡桐、核桃、柏树的种子。)
通过观察认识种子,能区分出是哪种树的种子。
师幼互动:
一、引导幼儿发现满地的种子,并请幼儿帮助捡种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请幼儿将捡到的种子进行分类,帮助幼儿了解各种种子的名称。
三、午点环节吃水果,请幼儿吃剩下的果核种子留下来。
教育反思:
这个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的兴趣点上,幼儿活动起来非常积极。幼儿很乐意动手捡、收集。在收集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分类的能力。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午点时,让幼儿留种子,使幼儿能观察种子的来源,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活动不断深入,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二:给小种子找家
活动目标:
1、不同的保存方法,主动选用一种方法进行保存。
2、丰富幼儿的认识,进行大胆尝试。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玻璃瓶子信封小盘子食堂做炒干的工作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主动进行思考,并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了解种子的保存方法。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幼儿对保存方法的理解认识,并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师幼互动:
一、讨论幼儿提出的问题,“这些种子放哪?”启发幼儿想想可以放在什么地方?
二、介绍食物,引导幼儿说出可以放在瓶中、纸袋里。
三、介绍不同的方法,还可以晒干、炒熟。幼儿不知道这两种方法,觉得很新鲜。
四、鼓励幼儿尝试用一种方法进行保存。幼儿动手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师分组指导:直接装瓶;晒干后装瓶;炒熟。
教育反思:
通过提问提出问题,引出活动内容。能够直接进入活动的主题。实物帮助幼儿加强认识。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应适时提出更难的问题。
操作时幼儿兴趣很高,教师的指导适当到位。操作内容幼儿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通过亲自尝试,加深了对老师讲解内容的理解。通过活动丰富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并提高了认识。
活动三:小种子种植
活动目标:
1、尝试种植,感知种植的基本过程。
2、区分水泡和土埋的不同种法。
活动形式:户外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教学光盘种子种子的标签种植用的容器喷壶、小铲子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观看教学光盘,先有整体的、完整的印象,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归纳小结,帮助幼儿回忆,建立完整的认知过程,通过语言表述加深印象。
通过亲自动手,增加幼儿的感性理解,加深认识种植过程。
给幼儿留任务,是活动的延伸、延续,并且使幼儿有坚持性。
师幼互动:
一、看教学光盘,观看种子种植、生长的过程。
二、提出问题讨论:看到了什么?它怎样长的?需要些什么?怎样做呢?
三、鼓励幼儿尝试种植:提出种植要求:怎样种、种哪种?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种植。插好标签,以便区分。
四、留任务,请幼儿细心照顾小种子,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教育反思:
此次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愿意与教师进行每个环节的活动,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教师的提问简短、明确,时机适当,幼儿理解并能回答出,教师以身示范,也种植一些小种子,边种植边讲,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通过活动能够认识并完成种植过程。教师设计的每个环节紧密连接,过度自然,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进行整个活动。活动是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下进行的。适当的利用了家长资源,体现了家园配合,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活动四:比比谁长的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进行比较,了解水生和土生的生长速度不同。
2、初步了解种子不发芽的多种原因。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幼儿种植的小种子没种的种子
设计意图:
以实物观察为幼儿的兴趣点,引出活动主题,直接抓住中心。
启发幼儿自己先想结果,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通过幼儿提出的疑问帮助幼儿得出结论。完成本次目标。
丰富幼儿直接经验的理论认识,通过观察进行比较。
师幼互动:
一、观察自己种的小种子是否发芽,观察其他小朋友的种子是否发芽。
二、分小组讨论“你的为什么能发芽,我的为什么不发芽?
三、与幼儿一起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种子质量的好坏;种子的生熟。
四、观察比较水生的和土生的生长速度有所不同。
五、把已有的经验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和家人。
教育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观察比较,使幼儿得出直接的`经验,记忆深刻。这样的系列活动,能够增强幼儿对一件事情关注的持久性,能够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抓住幼儿的疑问心理,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心理,研究事物原因的兴趣。活动过度自然连贯,幼儿兴趣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对活动环节把握灵活,抓住幼儿的心理。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得出结论,适当的引导个别幼儿说出原因。教师通过清楚的语言表述,帮助幼儿理解。实物观察得出的结论,比老师告诉的经验,印象深刻,幼儿更乐于接受。保证了活动的完整性连贯性,使活动达到很好的效果。
思维接力棒:
小朋友们,你们种植的种子发芽了吗?把你的种植过程,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玩呼啦圈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小班的小朋友想玩却不会玩。为了让幼儿掌握玩呼啦圈的技巧,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既能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又能体验玩呼啦圈的乐趣。
【活动目标】
【设计意图】 玩呼啦圈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小班的小朋友想玩却不会玩。为了让幼儿掌握玩呼啦圈的技巧,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既能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又能体验玩呼啦圈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跳圈、钻圈等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体验玩圈的乐趣。
2、学会一物多玩,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呼啦圈若干、音乐磁带、平整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做各种不同的动作,活动身体。
二、鼓励幼儿开动脑筋,自由探索各种不同的玩法。
1、出示呼啦圈,谈话。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呼啦圈)请小朋友想一想圆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圆形它会滚动)很好,请出一个小朋友示范滚呼啦圈。
2、请个别幼儿表演玩呼啦圈。
启发幼儿动脑想出不同花样并进行实地演示,让其他幼儿观察学习。如:学小白兔跳圈、学乌龟背圈、钻圈等。
3、请幼儿尝试呼啦圈的各种玩法。
请幼儿边说自己的玩法边演示给大家看:我会在胳膊上转、我会在脖子上转、我会在腰上转、我会滚着玩。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每种呼啦圈玩法的技巧,让幼儿掌握好要领。
三、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
启发幼儿动脑想花样,幼儿展示如:有的是摆成一排跳着玩;有的是先跳圈再钻着玩;也有的是组成图形玩的,……。
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一块玩,引导幼儿找同伴合作的好玩法,探索合作玩的方法,体会合作的乐趣。
【活动反思】
在游戏中,增添了幼儿对呼啦圈玩的兴趣,锻炼了一物多玩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一、设计意图: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着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的聪明,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目标:
1、观察与狐狸拔掉老虎牙齿有关的图片,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演一演,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4、有安静倾听的意识,愿意参与阅读活动。
三、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小图书、图片、大图书。
四、活动过程:
1、分别出示有牙齿和没有牙齿的老虎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老虎最厉害的地方是哪里?后来它的牙齿为什么会没有的?到底是为什么?(通过猜测,看图书知道真正的答案)
2、师幼共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①找出小狐狸不怕大老虎的图片。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狐狸不怕大老虎?学学它的样子。为什么它不怕大老虎?
②阅读第三到第九幅图片。提问:狐狸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们的对话。小狐狸为什么要送糖果给老虎?老虎喜欢吃吗?从哪里看出来?
③找出图片10~13,提问:老师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讲出来,请小朋友们找找是那几幅?为什么大夫不愿意帮大老虎拔牙?通过倾听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④共同阅读最后两页故事,提问:小狐狸是怎么样走来的?又是怎么样帮大老虎拔牙的?
⑤幼儿讲述和表演故事的内容。
3、引导幼儿想象大老虎没有牙齿后,故事的结局。
通过讨论的方法想象没有牙齿后大老虎会怎么样?由此引导孩子创编故事的结局,培养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4、延伸活动:
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并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
活动目标:
1、通过童话故事,让幼儿懂得乱扔垃圾是不好的习惯。
2、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相关领域:语言、科学
适用对象:小班幼儿
活动方法:观察、讨论。
活动准备:
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1、看幻灯片,听故事。
1)看幻灯片,听第一段故事,提问:猪小弟在家里乖不乖?为什么?
2)看幻灯片,听第二段故事,提问:它们吃完香蕉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3)看幻灯片,听第三段故事,提问:草地上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它们有没有去找小猪?它们又是怎样做的?
4)看幻灯片,听第四段故事,提问:小动物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对小猪说的?猪小弟有没有改掉这个坏习惯?你喜欢它们吗?
2、启发幼儿讨论: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看到这种现象应该怎样做?
3、结束活动:带领幼儿到室外去捡垃圾。
文档为doc格式